順時永進,天道酬勤
136-3274-7997
水文循環 | 全球水經委保護建議
引言
全球水經濟委員會發布了《將水文循環視為全球公共物品》的報告,提出了關于如何“重新理解和應對水資源”的9項關鍵建議。報告明確指出,如果我們不能保護水文循環,那么解決氣候變化的努力將會失敗。
一、基于既有工作構建韌性水未來
該報告受2份早期報告啟發并以其為基礎:2006年的《斯特恩氣候變化經濟學評論》和2024年發布的《達斯古普塔生物多樣性經濟學評論》。
委員會認為,最新報告構成了研究三部曲,將有助于在多邊水議程下推進新的綜合思考和行動,該議程包括聯合國水問題特使工作、聯合國全系統水與衛生戰略以及將促成2026年聯合國水會議各項倡議。
委員會聯合主席在報告中指出,現在需要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FCCC)、防治荒漠化公約(UNCCD)和生物多樣性公約(CBD)討論中,將水文循環保護納入議程并予以認可。
關于委員會成立,共同主席亨克-奧文克(Henk Ovink)告訴媒體:“我們的目標是匯聚跨時代、跨專業和跨文化的領導人,而不僅僅是水。我深信,水循環需要得到每個人的理解和重視。”
他補充說:“通過共同努力和培養我們的共同視角,我們能夠捕捉到綠水和藍水的真正價值,并想象出公正的水伙伴關系。我們希望激勵和啟發人們,因為我們必須要重塑我們與水的共同關系,以實現可持續、有影響和公正的過渡。”
二、保護水文循環之需要
報告闡述了需要采取行動的理由:
1、恢復全球水循環穩定性;
2、實現安全用水之人權;
3、實現惠及所有人的糧食安全與發展,為后代保護地球的安全。
關于水安全、水量和水質討論往往集中在大型項目上,例如,海水淡化、水處理、流域,但這樣做有可能無法確定“我們幾十年來的集體行動”所造成的水循環損失的人力成本。
正如報告所明確指出的那樣,“全球水危機首先傷害的是最脆弱的群體,也是最嚴重的群體。”每天有1000多名5歲以下兒童死于不安全的用水和缺乏衛生設施。這一令人震驚的事實讓我們認識到,如果不采取行動保護水文循環,就意味著水危機將在未來影響到全球所有社區。
報告強調“最危險的后果是,如果我們在水資源問題上失敗,那么我們在應對氣候變化上的努力也將失敗。事實上,我們在每一個可持續發展目標上亦將失敗。”
三、世界可以扭轉局勢
盡管前景黯淡,但報告聯合主席表示,他們相信世界能夠“扭轉危機之局勢”。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承認現有方法是失敗的,并以“危機所需的”緊迫感采取新的政策。需要徹底改變對水的重視、管理和使用方式。
作為一個經濟委員會,聯合主席指出,只有正確評價水資源,體現其作為“地球最寶貴資源”的價值,才能避免水資源危機。必須塑造經濟,以便“從一開始就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資源,避免在出現問題后再去解決問題。”
行動必須是全球性、合作性、集體性的,必須超越文化和自然界限。報告指出,這種集體行動必須包括所有邊緣化的聲音,如,青年、婦女、邊緣化社區和處于水資源保護第一線的原住民。
水的供應和成本必須是可持續的,并且對不同人群是公平的。正如報告所述:
“我們必須塑造經濟,從一開始就合理分配和使用水資源,避免出現問題后再去補救。我們必須組織從地方到全球的所有利益相關方,圍繞直擊全球水危機的核心任務,從而推動一波創新、能力建設和投資浪潮——并不是從短期成本和效益角度去評估它們,而是從它們如何能夠促進整個經濟長期效益角度來評估它們。”
四、確定了五項關鍵任務
新加坡總統兼委員會聯合主席塔曼-尚穆加拉特南(Tharman Shanmugaratnam)在報告發布會上對媒體說:“我們只有從更廣泛角度思考如何管理水資源,才能解決這場危機,需通過多邊思考和行動。因此,我們今天不僅要拯救無數兒童的生命,改善社區生計,還要確保每個地方有一個更加美好和安全的未來。”
委員會確定了5個關鍵任務領域,這些領域合在一起可以指導穩定水文循環之行動:
1、發起一場新的糧食系統革命,提高農業用水生產力,同時滿足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營養需求。
2、保護和恢復對保護綠水至關重要的自然棲息地。
3、建立循環水經濟,包括改變工業流程,使每一滴使用過的水都能通過再利用產生新的一滴水。
4、以更低的用水力度實現清潔能源和人工智能時代。
5、通過為受水危機影響嚴重社區提供可靠的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確保到2030年沒有兒童死于不安全的水源。
五、綜合行動的主要建議
委員會建議是新征程的開端,需要持續不斷對話,使包容性成為一種行動,而不僅僅是一個目標,為了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將水文循環作為全球共同利益來治理:認識到我們通過藍水和綠水相互依存;認識到水危機、氣候變化和地球自然資本損失之間日益加深的相互聯系;認識到水如何貫穿我們的所有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認識到正常生活對水的最低要求。本報告以4000 L/人×d作為參考,供進一步討論。
1、新的水供應應首先關注那些被忽視的人群。重視水資源,以反映其稀缺性,確保高效、公平地利用水資源,并維護其在其它所有自然生態系統中的關鍵作用。
1)我們必須對水進行合理定價,以鼓勵節約用水,特別是針對最大的用水群體。如今,各行各業中大量用水補貼導致水資源過度使用和環境退化,應將這些補貼轉用于節水解決方案、淡水生態系統保護和恢復,以及確保弱勢群體可以獲得清潔用水。
2)我們必須考慮到工業、國家和全球發展對藍水和綠水資源的影響。
3)我們還必須在土地利用決策中系統性地融入綠水價值,以更好地保護蒸散“熱點”區域,例如,森林、濕地和流域。同時,量化綠水效益及其協同效益,有助于推動生態系統服務支付(PES)等激勵機制的實施。
塑造市場,在包括藍水和綠水在內的整個水循環過程中推動以使命為導向的創新、能力建設和投資浪潮,從根本上改變水資源的使用、供應和保護方式。在評估這些投資時,不能只看短期成本和效益,而要看它們如何促進動態、長期的經濟效益。
2、在地方到全球范圍內建立所有利益相關者之間的合作伙伴關系,圍繞以下5項任務應對全球水危機中最重要且相互關聯的挑戰,這些任務必須推動政策、制度和技術的創新。
1)發起一場新的糧食系統革命,提高農業用水生產力,同時滿足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營養需求。
2)保護和恢復對保護綠水至關重要的自然棲息地。
3)建立循環水經濟,包括改變工業流程。
4)以更低的用水強度實現清潔能源和人工智能時代。
5)通過為服務不足地區提供可靠飲用水和衛生設施,確保到2030年沒有兒童死于不安全的水源。
3、在公共部私營部門之間建立共生伙伴關系,從一開始就提供高效、公平和環境上可持續的水資源利用。
1)各國政府應在合同和產權中規定條件,確保高標準用水效率和環境保護,包括企業對流域和水域保護計劃的責任。政府還應通過明確一致的法規和政策,包括切合實際的水價調整,為投資者提供保障。
2)對公共部門來說,合作決策和合同設計可以引導私營部門創造公共價值,并適當分擔風險和收益。合作關系的重點應放在基于成果的績效上,以提高運營效率和系統的長期韌性。
4、提高各行業水資源資金的數量、質量和可靠性。
1)政府預算必須重新優先考慮水資源投資,并重新調整目前對環境有害的補貼——僅在農業和水與衛生領域每年就高達7000億美元。用于評估水基礎設施和生態系統保護投資的折現率應充分考慮其長期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
2)必須調整國家、地區和多邊發展金融機構(DFIs),使其具備提供催化資金的能力,以得到更多的私有資本投入,包括為水利基礎設施項目提供更長期、更持久的資金。
3)應建立由發展籌資機構和國家參與的“公平水伙伴關系”,為中低收入國家開展能力建設和動員投資。在這方面還有大量潛力未被開發,例如,通過利用優惠融資和跨行業項目打包合并以分散風險。此外,創造有利的融資環境關鍵在于建立一系列可融資的項目,這些項目需要與綜合性、系統性的方法以及國家發展戰略保持一致。
5、利用數據作為政府、企業和社區采取行動的基礎。
1)努力建立一個新的全球水數據基礎設施,在水循環的各個層面(從地方到流域再到全球)建立和加強藍水和綠水數據收集能力。它應包括地方和原住民的知識,并以數據報告的互操作性為目標。
2)加速推動基于市場企業水足跡披露,同時推進強制性披露監管標準,以引導行動向可持續用水實踐邁進。目標是提供關于水資源“雙重重要性”的透明信息:即,企業運營所面臨的水風險以及其運營對藍水和綠水資源的影響。我們建議將水資源披露納入碳轉型計劃,并作為可持續發展相關披露的重要組成部分。
3)制定路徑,將水資源作為自然資本進行評估,以支持對淡水生態系統有責任管理。這包括幫助政府和所有利益相關方評估土地利用變化所涉及的成本和收益,從而促進更加明智的決策。
6、建立全球水治理機制,將水資源視為核心原則,認識到水既是地方性問題,也是全球性問題,同時承認涵蓋藍水和綠水的水文循環是一個集體且系統性的挑戰。
1)最終目標應該是制定“全球水公約”,為穩定水文循環和保護世界水資源制定明確與可衡量的目標,以實現可持續和公正的水資源未來。
2)要實現這樣一項公約,我們需要一種多方參與方式,包括制定明確的行動議程、推動制度創新和加強能力建設。
3)五項關鍵水資源任務為建立公私聯盟提供了一個初步框架,利用各種專業知識,并讓各領域和群體參與其中,包括原住民和當地社區、婦女和青年。
4)水及其價值應納入每項公約,包括氣候、生物多樣性、濕地和荒漠化公約,以及聯合國協定,并制定明確的目標和指標。
來源:水業碳中和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