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時永進,天道酬勤
136-3274-7997
?設備商重大利好!《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發布
趕在春節之前,三部門終于發布了傳說已久的《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給環保企業送上了一個“新春大禮包”!
1月21日,工信部、科技部、生態環境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下稱《行動計劃》),為環保裝備制造業未來幾年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這是國家層面第一次發布“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此前在2012年和2017年,國家分別發布過《環保裝備“十二五”發展規劃》和《關于加快推進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對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發展也都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要力爭達到1.3萬億元。而截止2021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產值為9500億元。
也就是說,未來4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產值有望增長36.84%,迎來一波高速發展期。
在具體的發展方向上,《行動計劃》也給行業指出了明確方向,即“四大行動”: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補短板”行動、產品供給能力增強“鍛長板”行動、產業結構調整“聚優勢”行動,以及發展模式轉型“蓄后勢”行動。
一、科技“補短板”
過去,我國環保裝備制造業的核心技術主要來源于國外,引進與合作是企業技術發展的主要來源。
不過,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我國現有環保裝備的技術水平已經基本趕上了國外同行的水平。同時隨著我國環保標準的提高,以及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再去學習借鑒國外的技術已經“不夠使”了,必須開展自主創新研發。
因此,“四大行動”中的第一個行動,就是“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補短板’行動”。
《行動計劃》中,三部門給出了技術創新的明確方向,主要有4個:
1、聚焦“十四五”期間環境治理新需求,圍繞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細顆粒物(PM2.5)和臭氧協同控制、非電行業多污染物處置、海洋污染治理、有毒有害污染物識別和檢測以及生態環境應急等領域,開展重大技術裝備聯合攻關。
2、聚焦長期存在的環境污染治理難點問題,攻克高鹽有機廢水深度處理、污泥等有機固廢減量化資源化技術裝備。
3、聚焦基礎零部件和材料藥劑等卡脖子問題,加快環境污染治理專用的高性能風機、水泵、閥門、過濾材料、低頻吸聲隔聲材料、綠色藥劑以及環境監測專用模塊、控制器、標準物質研發。
4、聚焦新污染物治理、監測、溯源等,抓緊部署前沿技術裝備研究。
核心的4個關鍵詞,就是新需求、長期難點、基礎零部件、新污染物。
除了給出明確的技術攻關方向,《行動計劃》還對科技“補短板”給出了一些輔助措施。
比如,在重點區域上,要在京津冀及周邊、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等區域建立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新型創新平臺,為前瞻性技術研發提供支撐。
也就是,京津冀及周邊、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黃河流域、成渝等區域,將是建立技術平臺的重點區域。
還有,要鼓勵環保裝備龍頭企業,針對環境治理需求和典型應用場景,組建產學研用共同參與的創新聯盟,集中力量解決區域性環境治理熱點、難點問題。
也就是說,龍頭企業帶頭組建創新聯盟,也是國家鼓勵的方向。
這些,都將給環保企業帶來新的機會。
二、供給“鍛長板”
除了補足技術方面的短板,對于已經取得的成績,也要繼續發揮長項。
經過了水土氣“三大戰役”的考驗,我國環保裝備的發展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某些領域甚至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
所以,對于這些“長板”,未來就要繼續強化,進一步推廣。
這就是“四大行動”中的第二個行動——“產品供給能力增強‘鍛長板’行動”。
首先,要強化新型裝備應用。
這里邊的一個重要關鍵詞,就是“首臺套”。
要推動環保領域裝備納入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相關目錄。
還要充分利用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相關政策,重點支持新污染物治理、更高排放標準要求、降低治理成本等新型環保技術裝備的首臺(套)應用。
總之,利用好現有的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相關政策,支持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是一個捷徑。
其次,要加快先進裝備推廣。
這方面,《行動計劃》也都給出了明確的方向。
比如,在大氣治理領域,要重點推廣非電行業超低排放和揮發性有機物處理等先進技術裝備,為PM2.5和臭氧協同治理提供支撐。
在污水治理領域,要重點推廣黑臭水體治理、湖泊海洋治理、工業廢水處理、農村小型分散式污水治理等先進技術裝備,為水環境整體改善提升提供保障。
土壤污染修復、固體廢物處理處置、環境監測儀器等領域,也都有明確指示。
第三,要提升產品質量品牌。
環保企業品牌意識,近年來正在崛起。
所以,《行動計劃》也提出,要引導企業加強品牌建設,在脫硫、脫硝、除塵、市政污水處理等優勢領域爭創國際品牌,在環境監測儀器等領域培育高端品牌,在材料藥劑等短板領域引導創立自主品牌,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高品質的個性化品牌產品。
總之,通過以上3個方面,未來就可以進一步鞏固我們的長項,打造國際品牌。
三、結構“聚優勢”
環保產業正在經歷史上最殘酷的洗牌的清算,有興趣的讀者可以看看我們之前寫過的《最徹底的一次洗牌!2021環保并購超500億創歷年之最》
未來,國家政策方面,也將進一步強化這一趨勢。
這一點主要體現在“四大行動”中的第三個行動——“產業結構調整‘聚優勢’行動”。
比如,《行動計劃》規定,要依法依規淘汰高耗能、低效率落后產品……解決行業內部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
大家常說,環保行業現在是低水平同質化競爭,表面看起來過剩,但實際上都是擁擠在比較低端的領域。
未來,這些高耗能、低效率落后產品,結構性產能過剩問題,有望得到解決。某些企業也要意識到危機感了。
而對龍頭企業和“小而美”的企業來講,未來則將迎來機會。
比如,《行動計劃》規定,在大氣和水污染防治等集中度較高的領域,要支持龍頭企業爭創產業鏈領航企業,帶動全行業做大做強。
還要充分發揮中小企業專業化創新優勢,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好企業更好,差企業更差,將是未來環保裝備制造業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
此外,《行動計劃》還提出要發展產業集群,要按照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建設要求創建一批環保裝備產業集聚區。
如果自身實力不足以成為上面提到的龍頭企業或“小而美”企業,抱團發展可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題。
四、發展“蓄后勢”
“四大行動”的最后一個,是“發展模式轉型‘蓄后勢’行動”。
這部分內容主要涉及到企業未來一些長遠的發展方向。
比如,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
《行動計劃》規定,要深入推進5G、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環保裝備設計制造、污染治理和環境監測等過程中的應用。
環保行業的數字化,近年來也是一個熱點話題,未來值得企業更加關注。
還有綠色低碳轉型,同樣是這兩年的熱詞。
《行動計劃》規定,要引導污水處理、流域監測利用光伏、太陽能、沼氣熱聯發電,推廣高能效比的水源熱泵等技術,實現清潔能源替代,減少污染治理過程中的能源消耗及碳排放。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國家政策還在大力引導環保裝備制造企業進行“服務化”轉型。
《行動計劃》規定,要推動環保裝備制造企業拓展服務型業務,強化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意識和服務水平,加快向服務型制造企業轉型。
要鼓勵環境治理整體解決方案、環保管家、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等模式創新,打造若干環境綜合服務商。
從裝備到服務,從提供設備到提供解決方案,無疑是環保裝備制造業未來發展的大勢所趨。
五、結語
除了以上“四大行動”,《行動計劃》還規定了一些保障措施,比如提供金融支持、優化市場環境、培育人才隊伍、培育人才隊伍等等。
總體來看,這次三部門聯合發布的《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對于環保裝備制造業的發展無疑是一個重大利好。
它的主要意義在于,為環保裝備制造業指出了明確的方向。小到每一個技術細節,比如水體深度除氟成套裝備;大到整個行業的業態,從提供設備到提供解決方案。
這樣一來,環保裝備制造業就只需要“按圖索驥”,不用再做“思考題”,只需要做“選擇題”即可。
相信在《行動計劃》的助力下,環保裝備制造業也將迎來新的春天。
到2025年,環保裝備制造業產值要力爭達到1.3萬億元,屆時行業也將迎來一波新的高速發展期。
環保裝備制造業,大有可為!
參考文獻:
1、三部委關于印發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年)的通知,工業和信息化部 科學技術部 生態環境部,2022-01-21
2、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專委會委員王亦寧解讀《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中國環境,2022-01-24
來源:環保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