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永進,天道酬勤
136-3274-7997
涉水問題突出!中央環保督察通報8大典型案例(上)
4月16日上午,生態環境部公開通報中央環保督察第一批8個典型案例,分別為:
1. 山西省晉中市盲目上馬焦化項目,未批先建、違規取水、違法排污問題嚴重;
2. 遼寧省鐵嶺市委市政府長期不作為慢作為,凡河新區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3.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機動車拆解行業監管缺失 環境污染嚴重;
4. 江西省金溪縣陸坊工業區違法問題突出 污染嚴重;
5. 河南鄭州、開封等市借引黃灌溉之機 行“人工造湖”之實;
6. 湖南省湘潭市港口碼頭污染屢治屢空;
7. 廣西崇左市黑臭水體治理一填了之 污水集中收集率之低極為罕見;
8. 云南省保山市治污不力 “母親河”東河淪為納污河。
縱觀所有案例,水環境保護成為本次環保督察當之無愧的重點,所有8個省份通報的典型案例中,涉水問題貫穿始終,主要包括水環境污染、浪費嚴重,污水管網建設滯后,污水處理廠建設不足、長期不運行。
其次是部分地方政府在環境治理方面的不作為、亂作為、監管缺失,違規建設、未批先建嚴重,投訴整改滯后。
其他諸如大氣、固危廢、土壤及地下水污染問題僅有部分涉及。
山西省晉中市盲目上馬焦化項目未批先建、違規取水、違法排污問題嚴重;
2021年4月,中央第一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山西省督察發現,晉中市介休、平遙、靈石等縣(市)不顧水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盲目上馬一批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的焦化項目,帶來嚴重生態環境問題。
一、基本情況
晉中市大部分位于黃河流域,水資源嚴重匱乏,人均占有量不足全國平均水平六分之一,屬極度缺水地區。2020年12月,介休市、平遙縣由于地下水超載被水利部暫停新增取水許可。晉中市還位于打贏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的汾渭平原地區,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一直比較嚴峻。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回頭看”反饋均指出,山西省一些地方沒有擺脫對“煤焦電”等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發展路徑的依賴,一些地方和部門甚至放任焦化產能快速擴張。為此,山西省督察整改方案要求:加強焦化、煤化工等行業建設項目環評審批管理,太原、晉中兩市應按照《山西省焦化產業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轉型升級實施方案》有關要求,對焦化產業全面評估、科學布局,嚴格淘汰落后產能,停止違法焦化項目建設。
二、主要問題
督察發現,晉中市推進焦化產業轉型升級雖取得積極進展,但未依法依規嚴格落實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環境影響評價和節能評估審查等法定要求,焦化項目違法違規問題嚴重。
(一)未批先建。《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明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未經審查或審查后未予批準的,不得開工建設。《國務院關于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明確:對未完成水資源論證工作的建設項目,審批機關不予批準,建設單位不得擅自開工建設和投產使用,對違反規定的一律責令停止。國家發展改革委《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辦法》明確:建設單位需在開工建設前取得節能審查意見,未按規定進行節能審查或節能審查未通過的項目,不得開工建設,已經建成的不得投入生產、使用。
督察發現,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134萬噸/年焦化項目、介休市昌盛煤氣化公司180萬噸/年焦化項目、山西茂勝煤化集團216萬噸/年焦化產能置換技改項目、山西聚源煤化300萬噸/年煤焦化提標升級綜合利用改造項目、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210萬噸/年焦化項目在未完成水資源論證和節能評估,部分項目未獲得環評批復情況下,從2019年初開始陸續違法開工建設。其中,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210萬噸/年焦化項目已于2021年1月部分建成投產。
上述5個焦化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將比2019年實際新增焦化產能692萬噸,每年將新增用水約1200萬噸、新增用煤約1000萬噸,并大幅增加主要大氣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量,將給當地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大氣污染防治、地下水超載區治理、碳達峰等工作帶來嚴峻風險和挑戰。
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現有60萬噸/年焦化項目批復取水量為14.3萬噸/年,但企業2020年違規從周邊村莊抽取地下水30余萬噸,導致廠區周邊西安社村、七洞村村民吃水困難,目前村民家中每隔2至5天才能通過管道供一次水,且僅能持續半個多小時,群眾對此反映強烈。在當地水資源如此緊張情況下,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未經水資源論證,違法擴建134萬噸/年焦化項目及配套設施,2021年底投產后將每年新增耗水量約260萬噸,將進一步加劇當地水資源緊張形勢。靈石縣水利局不顧中部引黃供靈石縣引水工程尚未建設事實,即發函同意山西聚源煤化300萬噸/年煤焦化提標升級綜合利用改造項目用水由中部引黃工程供靈石縣南關工業區水量分配解決,實際短期內根本無法實現,沒有落實以水定產要求。
圖3 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違規從周邊村莊抽取地下水
(三)違法排污。督察發現,晉中市焦化企業違法排污問題比較突出。其中,山西宏源富康新能源2#焦爐在未取得排污許可,脫硫、脫硝等環保設施尚未投運情況下即擅自違法投入生產,企業裝煤推焦過程中煙塵無組織排放明顯,焦爐爐門排放大量黃煙,大氣污染嚴重;由于干熄焦裝置尚未建成,企業在未取得取水許可情況下,每天違規抽取地表水和地下水約1000噸用于生產用水。山西省平遙煤化集團在產的60萬噸/年焦化項目部分高濃度生產廢水未經處理直接進入熄焦池,化學需氧量、懸浮物濃度分別超標5.9倍、4.7倍;山西聚豐能源96萬噸/年焦化項目熄焦水處理系統未運行,熄焦水氨氮、揮發酚濃度分別超標13.8倍、223倍。大量超標廢水通過濕法熄焦方式排放,污染嚴重。
三、原因分析
晉中市及介休、平遙、靈石等地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推動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整改工作不力,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不到位,不顧水資源稟賦和環境承載能力,對未經法定程序審批即盲目上馬的多個高耗水、高耗能、高污染焦化項目監管不力,甚至默許縱容,導致當地大氣污染防治形勢嚴峻,水資源供給現狀不容樂觀,不作為、亂作為問題突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遼寧省鐵嶺市委市政府長期不作為慢作為凡河新區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
2021年4月,中央第二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鐵嶺市進行現場督察。督察發現,鐵嶺市凡河新區污水管網破損嚴重,污水處理廠建成近10年沒能正常運行,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造成凡河水質嚴重惡化;部分污水滲漏進入地下水,導致凡河新區地下水嚴重超標;鐵嶺市委市政府及其有關部門思想認識不到位,長期不作為、慢作為,相關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
一、基本情況
鐵嶺市凡河新區于2007年開始建設,規劃占地面積45平方公里,目前建成區面積22平方公里,現有常住人口約13萬,鐵嶺市委市政府坐落于該區域。凡河為遼河的一級支流,流經凡河新區后匯入遼河。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設計處理能力3萬噸/日,2012年建成投運,主要負責收集處置凡河新區生活污水。
二、主要問題
(一)對督察反饋的生活污水直排問題長期漠視,整改工作不力。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及圖1新建1400米臨時管線“回頭看”均指出,遼寧省存在遼河流域污水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改造滯后、生活污水直排、水質惡化等問題。但鐵嶺市在兩次制定督察整改方案過程中,未將凡河新區生活污水大量直排、地下管網不配套、污水處理廠長期不正常運行、凡河水質惡化等問題納入整改方案進行整改。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中,有群眾來信反映凡河新區生活污水直排等問題,但鐵嶺市未經認真調查即認定不屬實。近年來,雖然鐵嶺市及其有關部門開始研究解決該問題,但一直未采取實質性舉措,直至今年3月底督察進駐前,匆匆用9天時間就建成了1400米臨時管線,將大部分直排生活污水接入污水處理廠。
(二)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凡河和新區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督察發現,由于地下污水管網不配套等問題,鐵嶺市凡河新區大量生活污水經地下管網匯入黑龍江路雨排干渠,通過凡河新區雨水泵站強排進入凡河,每日直排量為2萬余噸。現場督察發現,由于大量生活污水長期直排,凡河水質由排污口上游的Ⅲ類惡化為排污口下游的劣Ⅴ類。《鐵嶺凡河新城水文地質調查報告》指出,凡河新區地下水受到污水管線泄漏影響。監測數據顯示,26個地下水監測點位的44個水樣中,氨氮濃度、總大腸菌群、細菌總數最高分別超過地下水Ⅳ類標準0.9倍、91倍和26倍。
圖2 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凡河
(三)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長期無法正常運行,未發揮應有作用。鐵嶺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主要負責鐵嶺凡河新區生活污水的收集處置,由于大量生活污水直排和滲漏問題長期未解決,進入污水處理廠的生活污水水量和水質均不能滿足運行要求,污水處理廠長期無法正常運行,處理能力長期閑置。督察組調閱凡河新區污水處理廠運行數據顯示,自2012年污水處理廠投運以來,進水化學需氧量一般在50毫克/升左右(相當于污水處理廠達標排放水平),日進水量僅為7000噸左右,無法維持污水處理廠正常運轉,污水處理廠從未排放過生活污泥,出水總磷長期超標,致使投資1.45億元建設的治污設施近十年沒有發揮環境效益。
三、原因分析
鐵嶺市委、市政府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不夠深入,對凡河水環境污染問題長期漠視,推進解決緩慢。鐵嶺市凡河新區管委會環境主體責任落實明顯缺位,不作為、慢作為,長期忽視生活污水直排、污水處理廠不正常運行、凡河水質和凡河新區地下水嚴重污染等問題,導致有關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安徽省滁州市鳳陽縣機動車拆解行業監管缺失環境污染嚴重;
2021年4月7日,中央第三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進駐安徽省當天就收到群眾舉報,反映滁州市鳳陽縣機動車拆解行業環境污染嚴重。結合前期摸排掌握的問題線索,督察組隨即前往現場開展督察。督察發現,鳳陽縣劉府鎮機動車拆解行業環境污染問題突出,長期未得到整治,相關地方和部門監管缺失。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國汽車產業加速發展,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機動車市場逐漸進入更新換代高峰期,報廢機動車拆解量越來越大。機動車拆解在獲得廢鋼鐵、廢有色金屬等再生資源的同時,還產生廢油、廢鉛酸蓄電池、廢催化劑、廢制冷劑等十余類危險廢物以及廢玻璃、海綿等一般固體廢物,廢物產生量約占拆解量的20—30%。報廢汽車拆解企業環境管理不到位,易造成水、大氣和土壤污染,非法轉移和處置的危險廢物會帶來極大環境安全隱患。
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劉府鎮就是全國著名的報廢機動車集散地,機動車拆解是該鎮的傳統產業。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就有群眾反映該鎮機動車拆解導致的環境污染問題,此次督察期間,群眾再次投訴。督察組現場督辦后,滁州市及鳳陽縣有關部門在劉府鎮街道公路兩側及周邊農村,排查出159家以物資回收站、汽車維修廠、停車場、農民合作社等名義存在的無資質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點,污染十分嚴重。
(一)督察轉辦信訪件查處不徹底
第一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位于劉府鎮的滁州市洪武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利用有限公司因拆解過程導致環境污染問題被群眾多次投訴,這些投訴均按規定轉交滁州市查處。2019年8月滁州市認為問題已全部整改到位,對有關信訪問題予以銷號。此次督察發現,該企業拆解后的含油廢鋼仍露天堆存,雨水沖刷導致遍地油污,廠區外電纜溝內充斥著應該納入危險廢物嚴格監管的廢機油。部分污水外排至廠區外雨水管網,采樣監測顯示,雨水井內化學需氧量濃度為1420毫克/升,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70倍。本應嚴格收集、規范處理的廢制冷劑等物質,沒有按危險廢物收集處理,直接逸散至大氣環境,污染長期存在。
督察發現,這些非法機動車拆解點都是露天粗放作業,無任何污染防治設施,拆解過程中產生的各類污染物直排周邊環境,對水、大氣、土壤均造成嚴重污染。
一是水污染方面。督察發現,拆解過程產生的廢機油等危險廢物直排雨水管網流入周邊河道,對水體造成嚴重污染。隨機在劉府鎮劉西賓館東南側路口雨水管道內采樣監測顯示,石油類濃度為7.33毫克/升,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145倍。
二是大氣污染方面。督察發現,一些拆解過程產生的含油固體廢物直接在拆解場地內露天焚燒,環境污染嚴重。一些拆解點邊拆解邊拼裝,并進行露天噴漆翻新。拼裝報廢車和一些報廢發動機在劉府鎮街道兩側公然售賣,根本達不到國家規定的機動車排放標準要求,成為流動的大氣污染源。
三是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方面。督察發現,拆解過程產生的廢機油沒有收集,拆解點油污遍地,大量廢機油混雜污水通過沒有硬化的場地直滲地下,抽樣監測數據顯示,化學需氧量濃度為443毫克/升,石油類濃度為962毫克/升,分別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Ⅲ類標準21.2倍、19239倍,給土壤及地下水帶來嚴重污染。更為惡劣的是,有些拆解點直接建在農田中,拆解過程對耕地造成嚴重污染。督察進駐后,初步排查出的部分拆解點占用耕地99畝,其中基本農田11.8畝。
四是固體廢物污染方面。督察發現,在拆解場地周邊及附近的河流、池塘隨處可見被傾倒的機動車拆解廢物。尤為嚴重的是,這些拆解點產生的各類危險廢物均沒有任何臺賬記錄,全部非法處置,環境風險隱患十分突出。
我國對機動車拆解企業一直實行嚴格的資質管理,國務院2001年公布的《報廢汽車回收管理辦法》和2019年公布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以及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生態環境部、交通運輸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等七部委公布的《報廢機動車回收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均明確規定,未經省商務部門資質認定,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從事報廢機動車回收拆解活動。為整頓和規范報廢汽車回收拆解秩序,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等六部門早在2012年9月就組織開展了報廢汽車回收拆解專項整治。近年來,中央新聞媒體也多次曝光過劉府鎮非法機動車拆解問題,但這些非法機動車拆解點歷經多輪整治,依然“安然無恙”,長期游離在監管之外。
三、原因分析
鳳陽縣委、縣政府對第一輪督察交辦的群眾信訪問題敷衍應對,整改不實,隨意銷號,對機動車非法拆解問題管控不力、長期放任,群眾反映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長期未得到解決。滁州市及有關部門未依法履職,對機動車非法拆解問題監督管理不到位,放任非法機動車回收拆解點長期違法生產經營,嚴重污染生態環境,存在明顯失職失責情形。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江西省金溪縣陸坊工業區違法問題突出 污染嚴重;
2021年4月,中央第四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督察發現,江西省撫州市金溪縣環保主體責任缺失,陸坊工業區違法現象多發,區域環境污染嚴重。
一、基本情況
金溪縣陸坊工業區位于撫州市金溪縣陸坊鎮,由金溪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代管。2009年以來,工業區陸續建成江西晨飛銅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晨飛銅業)等一批有色金屬冶煉、醫藥化工企業。近年來,該工業區內企業年納稅總額占全縣工業納稅總額的30%—50%,其中晨飛銅業為全縣第一納稅大戶。
二、主要問題
(一)違規用地普遍,違法建設頻發。金溪縣政府違反國家城鄉規劃法有關規定向企業供地,在招商引資合同中明確要求企業先行開展項目建設,待項目建成后再辦理土地使用手續,導致項目建設“先上車、后補票”行為普遍。不僅如此,金溪縣還在未編制建設規劃的情況下,盲目引入工業項目,形成了陸坊工業區等一批布局分散的違規工業集聚區,常年無序發展,違法用地、違規建設情況突出。督察發現,陸坊工業區內多家企業自2009年起持續違法建設至今,初步核實違法占地面積212畝,占總用地面積比例近50%。金溪縣自然資源、住建等部門履行監管職責不力,導致企業違法用地頻發。2020年11月,金溪縣政府將不在建設規劃范圍內、不能用于工業建設的100畝土地,通過招商引資合同提供給江西賽菱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用于建設亞克力板材生產項目。截至督察進駐時,項目已建成并投入生產。
督察還發現,晨飛銅業2013年至2018年期間多次違法占用土地共67畝,用于建設固體廢物倉庫等生產設施。此外,還長期租用屬于農用地的水塘31.5畝,將含重金屬的廢水排入其中,將水塘變成了排污滲坑。金溪縣工業園區管委會作為陸坊工業區的管理單位,不僅未制止企業的違法行為,反而為企業征用水塘提供幫助。采樣監測顯示,水塘內鎘濃度為0.685毫克/升、銅濃度為1.72毫克/升、鋅濃度為6.71毫克/升,分別超過《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直接排放標準的67.5倍、7.6倍、5.7倍,污染嚴重;水塘周邊土壤鉛含量為1475毫克/千克,超過《土壤環境質量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標準》農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制值1.1倍。
此外,晨飛銅業作為一家再生銅冶煉企業,2012年,在未取得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情況下,擅自處置利用銅泥等危險廢物;2018年至2019年,又擅自將2臺1.5平方米豎爐擴容至3平方米,金溪縣未制止違法建設行為,導致企業違法行為長期存在。
(二)上報虛假材料,放任帶病生產。2017年以來,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多次檢查發現并向撫州市通報晨飛銅業存在原料入廠分析指標不全、危險廢物存儲不規范、雨污分流不到位等問題。面對通報指出的問題,撫州市及金溪縣生態環境部門在企業未整改到位的情況下,每次都上報虛假材料謊稱整改完成。如,晨飛銅業處置利用危險廢物前應對鉛、鎘等有害重金屬含量進行檢測,但企業一直未落實該要求。2017年以來,江西省生態環境廳先后三次向撫州市通報這一問題,撫州市均上報稱已開展檢測,但截至督察進駐時,該企業仍未按要求開展檢測。
此次督察也發現,晨飛銅業管理混亂,將危險廢物陽極爐除塵灰隨意堆放,導致大量重金屬污染物通過雨水排口外排。對該雨水排口采樣監測顯示,水中鎘濃度為2.55毫克/升、鉛濃度為3.67毫克/升,分別超過《再生銅、鋁、鉛、鋅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直接排放標準的254倍、17倍。
(三)漠視群眾訴求,日常監管缺失。夜查發現,晨飛銅業廢氣治理設施形同虛設,陽極爐煙氣未經收集處理直接排放,廠區煙霧彌漫,氣味刺鼻,污染嚴重。督察組隨后調閱信訪材料發現,早在2016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期間,群眾就舉報該企業大氣污染問題突出,但撫州市未認真調查處理。2019年6月27日群眾再次舉報該企業夜間生產時煙塵污染嚴重,金溪縣生態環境部門直到7月22日才開展調查,而且沒有核實企業夜間生產情況,就回復未發現任何異常。撫州市及金溪縣對群眾舉報敷衍應對,不作為慢作為,甚至無視企業惡劣的違法行為,將其納入2020年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進一步放松監管。
三、原因分析
金溪縣黨委、政府沒有認真落實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金溪工業園區管委會落實監管責任不到位,放任企業違法用地,為企業大開方便之門,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的經濟增長。
督察組將進一步調查核實有關情況,并按要求做好后續督察工作。
河南鄭州、開封等市借引黃灌溉之機行“人工造湖”之實;
2021年4月,中央第五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在河南省督察發現,鄭州、開封等地市不顧水資源稟賦,以引黃調蓄灌溉、民生供水為名,大量引用黃河水搞“人工造湖”,進一步加劇水資源利用的嚴峻形勢。
(來源于:中國環境第一環保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