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時永進,天道酬勤
136-3274-7997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通報5個典型案例,全部聚焦污水!
今天,第三輪第一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值得注意的是,這批通報的典型案例全部聚焦污水。
污水處理問題一直被關注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污水處理的關注由來已久,此前也通報過有關污水處理方面的典型案例。
第一輪中央環保督察期間,也發現過污水處理問題,如江蘇瑞和化肥有限公司把700噸蓄積廢水直排通江河,導致河水嚴重污染;無錫市惠山區廣瑞拉絲廠未經批準增加磷化生產工藝,并在廢水處理設施停用情況下,擅自加工酸洗不銹鋼齒輪,廢水污染嚴重;揚中市三茅大港老城區雨污分流不到位,廣寧河片區生活污水直排等導致三茅大港水體黑臭問題等。
在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曝光的典型案例中,督察組也曾頻繁地指出某些地區的“病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黑臭水體整治工作存在明顯短板,何家溝、松浦支渠銷號不久即返黑返臭;山東省菏澤市黑臭水體整治長期滯后,僅通過河道清淤、臨時截污等治標不治本的方式來完成整治達標任務,導致水體返黑返臭問題不斷重現;湖南省株洲市老舊污水管網、雨污合流制管網改造滯后,大量雨污混流水直排湘江;云南省保山市隆陽區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每天約4.5萬噸污水直排“母親河”東河,致使東河成為納污河,自2018年以來水質持續惡化為劣Ⅴ類……
尤其是在第二輪第六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第三次對5個典型案例進行集中公開通報中,有3個都與污水處理有關。如西藏空港新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嚴重滯后,生活污水長期直排;江蘇省淮安市部分區縣污水收集處理不到位,水環境污染問題突出;河北省邢臺、唐山、衡水等市縣違規處置污泥,環境風險隱患突出。
第二批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時發現,湖北省荊州市城區生活污水直排問題整改不力,甚至表面整改,對沿河沿渠排污口“一堵了之”,造成生活污水倒灌城區街面。
不久前,在第三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啟動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就被寫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關注重點”。
前兩次通報典型案例時,基本都是關于生態的案例,而此次第三輪第一批通報5個典型案例中,全部與污水處理有關,可謂是關于“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情況”的“專題通報”了。
然而,污水處理問題經歷了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后,局部地區的情況依然還存在各種亂象,值得深思。
全方位重視管網、污水、污泥三類問題
無論是以前的通報,還是此次通報,關于污水處理可以概括成3種不同類型的問題:管網、污水、污泥。
第一類管網問題中,存在部分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滯后、部分園區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還不到位、管網排查工作比較滯后、污水管道多處混接錯接、雨污混流問題突出等問題。不但一如既往地強調了“管網建設滯后”,還更加突顯出管網排查滯后等問題。
第二類污水問題中,存在污水處理能力不足、污水直排問題突出、住宅小區污水亂排亂放、雨污混流、治污亂象仍有發生等問題。
第三類污泥問題中,存在生活污泥處置問題突出、污泥處置違規等問題。
從中我們可以發現,雖然看似涉及一個污水處理問題,但可以梳理出管網、污水、污泥三類問題,并且從很多個小切口來反映出實際存在的多種多樣的問題,這從一定層面來說,可以反映出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對污水處理問題的全方位重視,指出的問題也涵蓋了污水處理問題的方方面面。
各地需自我排查,積極改進
值得關注的是,第一輪和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均指出海南省城鎮生活污水收集處理存在問題。此次督察發現,該問題依然突出,2022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僅為55.9%,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十四個百分點。
此外,此次通報的典型案例涉及范圍較廣,既有福建這樣的經濟發達省份,也有青海、甘肅這樣的西北偏遠地區,還有河南這樣的中原地區,以及海南這樣的島嶼,從一定程度上來講,意味著存在污水處理短板的地區還非常廣泛。
尤其是青海和甘肅兩地,地處黃河流域上游。青海省被通報的西寧、海東兩市,地處黃河流域上游河湟谷地。甘肅省被通報的蘭州、天水、定西等城市,均處于黃河流域。其中,蘭州市是黃河干流唯一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定西市是黃河最大支流渭河的發源地,渭河干流天水段占干流總長度1/3。
這些區域共同肩負著筑牢黃河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的歷史重任,更應該解決好污水處理問題。在第二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時,黃河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就曾被作為督察的重要內容。
事實上,類似這樣的污水處理問題,肯定不僅僅存在于此次通報的5個省份。其他省份,尤其是曾經被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指出類似問題的省份,也需要舉一反三,自我排查,積極改進,徹底解決好污水處理這一大重要難題。
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通報,也將增強各地對污水處理問題的重視和關注,積極整改,加大污水處理廠、管網基礎設施、污泥處理設施的建設力度。這樣一來,勢必將有利于推動我國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
來源:中國環境APP
本作品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及時刪除。